【跟着《年谱》读《毛选》(004)】《井冈山的斗争》
八月失败,是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根据地时期遭受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失利。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详细分析了八月失败的原因:
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反而采取在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进,致使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湘南两方面的失败。
《年谱》中的相关记载
杜修经初来井冈山
1928年5月29日,毛泽东在宁冈茅坪接待中共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收到湖南省委来信。对信中所谈大多数问题的意见表示赞同,同时提出建议。次日杜修经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传达。
5月30日,毛泽东在宁冈砻市出席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扩大会议,听取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报告政治情形和宣读省委来信。来信中说:
“根据中央决议,现在湘、赣、鄂三省暴动的发展形势是沿着湘粤大道与赣边发展,一直到鄂南成为一个区域,并与广东北江相合。……湖南是三省暴动的中心”。“兄处所属各部队现在既已占领宁冈、万安、遂川一带,应向安仁、攸县、茶陵一带发展,向衡州趋围,与醴陵相联系”,“目前兄处应以宁冈做军事大本营,与赣西湘东茶陵一带均互联络”。
信中特别指出:
“焚烧整个城市的政策完全错误,在湘南即是实例。”
会议经过讨论,表示完全接受来信指示。
6月初,毛泽东和朱德、陈毅陪杜修经到红四军各团驻地向干部传达中共湖南省委指示,并带他上井冈山看红军医院和各个哨口。
6月19日,中共湖南省委听取从井冈山返回的巡视员杜修经的报告之后,作出对湘赣边界特委及红四军军委的工作决议案,完全同意湘赣边界特委和四军军委以罗霄山脉中段为根据地的计划,同时提出须积极向湘南发展,并向萍乡推进,以与湘东联系。
龙源口大捷,击退第四次“进剿”
6月中旬,赣军调集第九师、第二十七师共五个团,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以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剿”。在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严令下,湘军吴尚第八军一个师向攸县、茶陵逼进,威胁井冈山根据地的西侧。
毛泽东和朱德、陈毅面对湘、赣两省敌军的“会剿”,认为湖南国民党军数量多而且战斗力较强,尚未进攻红军;江西国民党军兵力较小,经过红军数次打击,有畏惧心理。研究决定,对战斗力较强的湘敌取守势,对战斗力较弱的赣敌取攻势,在湘赣两省敌军“会剿”时,则以小部钳制湘敌,集中力量打击由永新地区来犯之赣敌;同时发动永新、宁冈一带民众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6月20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在宁冈古城召开红四军连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决定,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和第三十一团第一营担任主力,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利用新、老七溪岭的有利地形,集中力量歼灭来犯之赣敌;袁文才、王佐带领第三十二团在宁冈、酃县边境活动,钳制湘敌第八军;广泛动员宁冈、永新群众支前参战,协助红军歼敌。次日,毛泽东率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往永新西乡的龙田、潞江一带,发动群众骚扰赣敌,并牵制湘敌。
6月22日,在永新西乡写信给驻宁冈新城的中共红四军军委,通报赣敌由永新出动向宁冈猛进,并提出破敌的策略。红四军军委接信后,陈毅紧急召集有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讨论并确定具体的作战方案。此时,进驻酃县、茶陵、攸县地区的湘敌第八军无行动迹象。这样湘、赣两省敌军的“会剿”又成了赣敌单方面的“进剿”。
6月23日 红四军主力在永新与宁冈边界的新、老七溪岭、龙源口一带,在赤卫队、暴动队配合下,经过激烈的战斗,歼灭赣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乘胜第三次占领永新县城,粉碎了赣敌第四次“进剿”。
龙源口大捷后,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区域发展为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酃县东南部,面积七千余平方公里,人口六十五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当时土地大部已分配,区乡政权普遍建立,组织了赤卫队和工农暴动队。
杨开明和杜修经传达省委错误指示
6月26日,中共湖南省委写信给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对敌我力量作了不切实际的估量,决定红四军“立即向湘南发展”,留袁文才部队一个营守山;要求毛泽东“须随军出发”,派杨开明担任湘赣边特委书记;取消红四军军委,另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派杜修经“为省委巡视员,帮助前委工作”。
6月30日,在永新县城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讨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提出建立以永新为中心的巩固根据地的计划。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出席会议,宣读了湖南省委给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的指示信。指示信强调指出:
“你们必须很有计划地善于利用四军的军力,努力向外发展”,“以及四军须集中力量向湘南发展”,“实现中央所指示的割据赣边及湘粤大道计划”;“先解决永新之敌军,然后再杀出一条血路,向湘南资兴、耒阳、永兴、郴州发展”;要“毫不犹疑地立即执行”省委指示。
与会者就湖南省委指示信进行讨论。
毛泽东分析了湘赣两省形势,坚持对赣敌取攻势、对湘敌取守势的策略,说明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指出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远距离分兵去湘南是危险的。
大多数与会者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会议决定,红四军当前不宜去湘南,继续在湘赣边界做群众工作,建设巩固的根据地;请求湖南省委根据目前井冈山斗争的实际作出新的决定。
7月4日,综合永新联席会议的意见和决定,起草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经杜修经、朱德、陈毅等传阅),申述红四军当前不宜去湘南的六条具体理由,“请省委重新讨论,根据目前情形,予以新的决定”。
湖南省委八月中旬向中央报告说:
毛泽东等来信,反对向湘南移动,是保守观念,要守在永新、宁冈一带。
击退湘军,粉碎湘赣两省第一次“会剿”
6月底,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商定于七月七日同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会剿”。
7月4日,湘军第八军乘红四军分兵在莲花、安福、吉安边界发动群众之机,以第一、第二两个师提前出动,从茶陵、酃县侵入宁冈,集结于砻市。九日,该敌移至新城。
毛泽东、朱德、陈毅在永新接到宁冈告急书后,当即召开特委、军委联席会议,决定在赣军尚未发起进攻时,集中红军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一团于龙源口东南绥远山一带,侧击由宁冈进犯永新之湘军。
7月11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到达侧击预定地区,但湘军已先期通过这个地区,侧击计未能实现。立即改变部署,决定由毛泽东率第三十一团对付即将进入永新的赣军;由朱德、陈毅率军部和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杜修经一同前往)直取湖南的酃县,威逼茶陵,迫使湘军回援其后方,达到目的后立即回师永新,同第三十一团一起对付赣军,以彻底粉碎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
7月13日,红四军第二十八、二十九团攻克酃县县城。湘军第八军两个师被迫于十四日退出“会剿”,返回茶陵。
朱德、陈毅见预期目的已经达到,决定主动撤出酃县,按预定计划返回永新和第三十一团共同对赣军作战。
杜修经、龚楚纵容第二十九团官兵回湘南
7月中旬,朱德、陈毅率红军大队离开酃县城返回宁冈。但随军行动的中共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坚持省委要红四军去湘南的决定。当部队拉回到沔渡时,第二十九团官兵闹着要回湘南家乡,该团党代表龚楚怂恿支持,军部未能有力地加以制止,又担心第二十九团孤军奋斗为敌所算,乃决定二十八团同去湘南。
陈毅写信给毛泽东,报告第二十九团官兵要回湘南的情况,说闹得没有办法,“润之若在,必能阻止部队南行,无论胜败,都会回来的”。
毛泽东在永新立即给杜修经和朱德、陈毅回信,派茶陵县委书记江华送去。此信要求军部及第二十八、二十九两团按永新联席会议决议行事,断然停止去湘南的行动,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并重申不能开赴湘南的理由。
朱德、陈毅等收到信后,决定次日停止行动,召开连以上干部会就毛泽东来信进行讨论。主持会议的杜修经提出,以二十八、二十九两团到湘南去,三十一、三十二两团到边界,这样一面可以分散敌人围剿的目标,一面湘南工作也可进行。
于是军委召集扩大会议,决定照省委指示将军委改为前委,因毛泽东在永新,由陈毅任代书记,毛泽东以军党代表名义指挥边界的第三十一、三十二团,前委指挥第二十八、二十九团往湘南。
由于杜修经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等远在永新之际,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特委、军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决定,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第二十九团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导致红军大队脱离根据地,向湘南冒进。
毛泽东守永新:以一团牵制敌十一个团
7月15日—8月上旬,赣军十一个团从吉安、安福进攻永新。鉴于敌情,毛泽东在永新县境内一面动员群众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实行坚壁清野;一面把第三十一团分为东、北、中三路,每路成立行动委员会负责指挥。
仅以一个团的兵力,充分依靠地方赤卫队、暴动队和广大群众,利用地势熟悉、敌情较明等条件,采取以逸待劳、四方游击等方式,将赣军十一个团兵力困在县城附近三十里内达二十五天之久。
后来赣军发觉红军主力已去湘南,发起猛攻,第三十一团和地方武装从永新城郊及周围地区撤出,随后又失去莲花、宁冈。
二十九团的失败
7月24日,开往湘南的红军大队与国民党军范石生部战于郴州,先胜后败。红二十九团溃不成军,随即自由行动,一部跑到广东乐昌被土匪胡凤璋部消灭,一部散落在郴州、宜章等地,不知所终。归队的仅百人编入红二十八团,此役损失近一个团的兵力。
同时,由于红四军主力远离井冈山根据地,敌人乘虚而入,占领井冈山地区的县城和平原地带,群众惨遭烧杀和摧残。
红四军第二十九团在湘南溃散,井冈山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史称“八月失败”。
省委依旧坚持湘东发展
8月中旬,在永新西乡接到中共湖南省委代表袁德生送来的湖南省委要红四军向湘东发展的《给湘赣边特委的补充指示》,立即召开连以上干部参加的特委扩大会议,进行讨论。补充指示提出:“红军向湘东发展的战略在目前形势下是绝对的正确,红四军应很迅速地毫不犹豫地取得萍(乡)、安(源),武装安源工人,建立赣边、湘东平江各区暴动的联系,与湘南暴动相呼应。”毛泽东在发言中列举事实和五条理由反对红四军向湘东发展。开会时,从郴州回来的农民那里知道,红军主力在湘南已失败。
于是,会议经过讨论,拒绝湖南省委要红四军去湘东的主张,决定由毛泽东率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往湘南迎回红军大队,留下第三十一团第一营、特务连会同第三十二团坚守井冈山。
毛泽东亲自迎回二十八团
8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南下,边打边走,边做思想工作。因担心红二十八团不回井冈山,对所有官兵作了交待:我们去迎回红二十八团,不要讲他们的缺点,要严格遵守这一点,对他们采取团结和欢迎的态度。
8月23日,在湖南桂东县城,率领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同朱德、陈毅率领的第二十八团会合。
毛泽东一见杜修经急切地问:“朱军长怎么样?朱军长还好吧!”见到陈毅说:
这次来是同三十一团做了工作的,不要讲二十八团的缺点,你可放心;打仗就如下棋,下错一着棋马上就得输,取得教训就行了。
随后同朱德、陈毅等商定,在县城召开营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共前委扩大会议,总结打郴州失败的经验教训。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重回井冈山,取消前委,组织行委指挥军队行动,以毛泽东为书记。留杜修经、龚楚在湘南重新组织湘南特委,指定杜修经为书记。
痛失王尔琢
8月25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分两路从桂东寨前出发,回师井冈山。当部队行至江西崇义县思顺圩时,发现担任前卫的红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策动一步兵连和一迫击炮连叛逃投敌。毛泽东、朱德、陈毅即派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率二营追回这两个连,王尔琢不幸遇难。
黄洋界上炮声隆,粉碎第二次“会剿”
8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乘红军主力远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以四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当时敌军已占领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所有县城和平原地区。
留守井冈山的第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立即召开留守机关、红军医院负责人及伤病员代表会议,传达毛泽东在永新西乡会议上提出的坚守井冈山的意见。会议讨论了应付敌人的对策。
8月29日,湘军第八军第一师三个团抢在赣军之先,从酃县赶至黄洋界下乔村一带。三十日,向黄洋界哨口发起猛攻。守卫黄洋界的军民利用悬崖峭壁的地形顽强抵抗,打退敌军多次进攻,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九月,毛泽东为这一胜利作《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9月26日,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回到井冈山。
鉴于“八月失败”湘赣边界党的组织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毛泽东决定整顿边界地方党的组织。在宁冈茅坪召开中共永新、宁冈两县县委负责人会议,部署整党事宜,要求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重新登记。
